羅學瓚
中共湘區區委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革命烈士。
湖南省湘潭縣(今株洲市天元區)人,1894年1月31日出生在湘潭縣馬家河一農民家庭。9歲入私塾。1913年考入湖南省第四師范,隨后轉入第一師范第八班,和毛澤東、蔡和森等同窗共讀,為新民學會成員。1919年9月赴法勤工儉學。1921年11月回國。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中共湘區區委委員、湖南省委委員、醴陵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湘潭縣委書記、中央巡視員、浙江省委書記等職務。
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確立了為救國而讀書的志向。在第一師范求學期間,與毛澤東、蔡和森、張昆弟等志同道合,探討救國救民真理。法國勤工儉學期間,和李立三、陳毅、鄧小平等參與組織工學世界社,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及俄國十月革命經驗,旗幟鮮明地支持蔡和森在蒙達尼會上提出中國要激烈革命、組織共產黨、走俄國十月革命之路的主張。他先后參加和領導了留法學生二二八求學運動、反對北洋軍閥賣國借款、進占里昂大學的斗爭。1921年秋,被法國政府以過激黨罪名,武裝押送回國。
1921年12月26日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去北京中法大學學習。1922年秋,受黨的派遣回到湖南長沙,在中共湘區委領導下從事工人運動。經過組織發動,建立了長沙人力車黨支部和長沙人力車工會。1923年5月28日,領導了人力車工人罷工斗爭并取得勝利。1924年,根據中共湘區委的安排,投入反帝愛國運動,任湖南外交后援會文書主任、湖南青年救國團主席、湖南反帝大同盟執委,領導了支援收回旅大和廢除21條不平等條約的斗爭。1925年冬,他以黨的特派員身份去湘潭改組國民黨縣黨部,隨后任中共醴陵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領導醴陵農民運動,成為全省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予以高度贊揚。1926年4月,黨派他與夏曦等去衡陽做唐生智的工作,促使唐率部倒向國民革命軍。他從衡陽返回醴陵,立即組織運輸隊、偵察隊、救護隊、慰勞隊,在縣城組織300人的平民救國團,在鄉村組織80個農民武裝隊,為接應北伐軍入湘和協助北伐軍作戰進行準備。葉挺獨立團進入攸縣時,他寫信給葉挺詳細介紹醴陵的敵我情況,并調工農武裝協助葉挺獨立團很快取得了泗汾戰役的勝利,占領了醴陵縣城。獨立團離開醴陵后,醴陵農民運動由秘密轉向公開,工人糾察隊和農民自衛軍搗毀了縣團防局;還和攸縣、茶陵的黨組織一道,發動工農武裝,將破壞農運的湘東保安司令羅定及其部隊驅逐出湘東地區。1927年馬日事變后,他率湘東、贛西工農義勇軍2萬余人,參加了10萬農軍攻打長沙。
1929年初,黨派他去中共浙江省委工作,化名楊子華,先后任省委宣傳部長、中央巡視員、省委書記。同年4月底,因叛徒告密遭逮捕,被關押在杭州陸軍監獄。敵人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開展各種形式的獄中斗爭。1930年8月27日在監獄內被敵人殺害。臨刑前,他視死如歸,激昂慷慨地對難友說:“死有什么可怕!革命者,只要死得其所。大家不要為我難過,希望繼續努力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犧牲時年僅35歲。
1961年6月22日,謝覺哉看了陳佑魁、羅學瓚二烈士傳記之后題詩:“渾身是勁陳佑魁,鞭辟入里羅學瓚。遠矚高瞻天下小,出生入死一邊站。忠義之血不白流,階級之仇徹底算。三十年前惡戰場,巍然兩個英雄漢。”1981年3月,李維漢審閱了《羅學瓚傳記》后親筆題詞:“向羅學瓚同志學習!”1994年,為紀念他的百年誕辰,中共株洲市委黨史辦編印了《羅學瓚詩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