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賜凡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江西省軍區司令員。
湖南省宜章縣人,1908年生。大革命時期任縣學生聯合會主席。1927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組建了鷓鴣坪村黨支部,任支部書記。1928年初參加湘南起義。上井岡山后,任紅四軍二十九團教導隊黨代表、少共團委書記、支隊政委、縱隊政委,成為優秀的紅軍政治工作干部。
他在紅軍中以勇敢善戰著稱。1930年8月,任紅四軍十師政委,在第一次反“圍剿”的龍崗戰斗中,指揮所部活捉敵師長張輝瓚。1932年后,在圍攻贛州、奪取漳州以及水口、樂安、宜黃等戰斗中,他和陳光率十師擔任主攻打了一系列硬仗,成為紅一方面軍戰斗力最強的主力師。在部隊“肅反”中,所在師宣傳隊供出了30多個“AB團”分子,對這些經過槍林彈雨戰爭考驗的人他不相信是“AB團”,力主抓人要重證據,不輕信口供,在十師制止了這種極端錯誤的做法,在軍政委羅榮桓的支持下,保護了一批忠誠革命的干部、戰士。
1932年底,由十師政委改任師長。1934年1月,在滸灣戰斗中,兩腿被炸成重傷,仍坐在血泊中指揮戰斗,鼓勵戰士們保住陣地。后來左腳鋸掉,裝上假肢,為早日重返部隊,苦練騎馬,多次從馬上摔下來,戰士們見了都流下了眼淚。他卻坦然地說:“鋸掉只腳算什么,我們革命軍人只能流血,不能流淚!”任江西省軍區軍事部長和武裝力量動員部主任、政治部主任時,在興國縣動員4000多人參加了紅軍。1934年1月,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華蘇維埃政府第二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紅軍長征后,留任江西省軍區司令員,與中共江西省委代理書記曾山組建了江西省軍政委員會,領導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牽制敵人,掩護紅軍主力轉移,以東固為據點堅持游擊戰爭。1934年底,他的右腳在戰斗中受傷,只得與妻子邱珊珊和警衛員隱蔽在小布下村的一個巖洞里。1935年1月,國民黨軍隊得知他藏在巖洞里,調兵搜尋,經過激烈對陣后,為不陷入敵手,他把最后一粒子彈留給自己,犧牲時年僅27歲。陳毅元帥曾深情地對人說:長征后的江西省軍區司令員李賜凡,能文能武,一只腳照樣指揮打仗,堅持到最后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