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年黨史回望黨的作風建設
作風就是形象,作風就是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并堅持了一整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這啟示我們,要貫通歷史、現實與未來,深刻認識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在新征程上深入推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作風保證。
作風優良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原因
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加強作風建設,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及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等優良作風。這是我們黨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更是我們黨得到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黨的一大通過黨的第一個綱領,強調“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黨的二大進一步指出,“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都“必須是不離開群眾的”。中央蘇區時期,群眾傳唱的“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這首民歌,生動反映了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延安時期,我們黨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并寫入黨章,開展了一場以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為主要內容的整風運動,開創了用整風方式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成功范例,使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用“三大作風”概括我們黨的優良作風。陜甘寧邊區的“十個沒有”,與國民黨統治區的貪污腐化,形成了鮮明對比,使人們得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這個結論。我們黨最終“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難就難在取得政權后,面臨著更多的誘惑和考驗,增加了脫離群眾的危險。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的思想,反復告誡全黨要有“進京趕考”的清醒認識,“決不當李自成”“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在黨的教育引導下,特別是通過整風整黨,絕大多數黨員能夠保持艱苦奮斗作風和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但是,也有少數黨員未能經受住權力的誘惑,在“糖衣炮彈”的攻擊面前打了敗仗。黨的八大圍繞執政黨的建設問題,突出地提出反對黨內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批評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思想作風,強調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于它能否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我們黨發現“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錯誤后,決心認真調查研究,糾正錯誤,調整政策。毛澤東號召全黨恢復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作風,并和其他中央領導人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解決農民強烈反映的公共食堂等問題,調整國民經濟和科學、教育、文化等領域政策,使黨的優良作風得到恢復,黨也重新掌握工作的主動權,扭轉了國民經濟困難的局面。
改革開放后,針對“文化大革命”對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造成的嚴重破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健全黨規黨法,嚴肅黨紀,整頓黨的作風,改變了一度出現過的紀律廢弛,個人主義、無政府主義思想泛濫的現象。黨的十二大提出“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堅強核心”的目標,并針對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嚴肅指出黨風問題是關系到執政黨生死存亡的問題,決定對黨的作風和黨的組織進行一次全面整頓。1983年10月至1987年5月,全黨分期分批開展了以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為基本任務的全面整黨。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條件下,我們黨將作風建設與廉政建設、反腐敗斗爭緊密結合在一起齊抓共管,逐步形成了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處違紀違法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的反腐敗三項工作格局。為了進一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提出“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反對照抄照搬、本本主義”等“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大興密切聯系群眾之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興艱苦奮斗之風,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這對發揚黨的優良作風,把黨和人民事業推向前進,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風建設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標志
從長期的實踐來看,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同時,黨內存在不少對堅持黨的領導認識模糊、行動乏力問題,存在不少落實黨的領導弱化、虛化、淡化問題。有些黨員、干部政治信仰發生動搖,一些地方和部門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屢禁不止,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較為嚴重,一些貪腐問題觸目驚心。習近平總書記直面這些問題,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鮮明提出“打鐵必須自身硬”,強調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以上率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從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范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等八個方面,對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改進工作作風提出明確要求。2017年10月27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剛三天,中央政治局首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著重對相關內容作了進一步規范、細化和完善,增強了指導性和操作性。2022年10月25日,黨的二十大閉幕僅三天,中央政治局首次會議再次把作風建設擺上議程,審議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強調抓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始終把中央八項規定作為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每次都在特殊時間節點,對中央八項規定進行再細化再部署,釋放出一以貫之、一抓到底的強烈信號,推進全黨作風建設不松勁、不停步、再出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先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專題教育、“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等一系列黨內集中學習教育,都將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作為重要內容。比如,2013年6月到2014年9月,全黨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有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以轉作風改作風為重點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為之一新。再如,2023年4月開始,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糾治“四風”,把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著力解決宗旨意識和群眾感情淡漠,脫離群眾、脫離實際,調查研究不經常、不深入等工作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在以學正風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也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標志,解決了新形勢下作風建設抓什么、怎么抓等重大問題。以此為切入口和著力點,黨中央堅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剎住了一些過去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糾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深刻改變了政治生態和社會面貌。而今,八項規定不僅成為黨的作風建設的代名詞,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開展自我革命的一張“金色名片”,而且寫入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作為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成就和經驗,鏡鑒歷史、指引未來。
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作風保證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要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贏得人民群眾信任擁護,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保障。
深刻認識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堅持把加強黨性鍛煉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體現的是黨性,起決定作用的也是黨性。”加強作風建設,不能簡單就事論事,而要透過作風看黨性,在解決作風問題的基礎上解決好黨性問題。要加強理論武裝,引導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加強黨性教育,引導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增強黨的意識、黨員意識、宗旨意識,堅守真理、堅守正道、堅守原則、堅守規矩,正確處理是和非、公和私、得和失的關系,做到以信念、人格、實干立身。要加強道德教育,引導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重品行、正操守、養心性,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深刻認識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始終緊扣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這個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加強作風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站穩人民立場,厚植為民情懷,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走好黨的群眾路線,廣泛傾聽人民群眾的聲音,嚴肅認真對待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刻認識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加強作風建設,必須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堅決防止產生“疲勞綜合征”。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歪風陋習要露頭就打,對“四風”隱形變異新動向要時刻防范,特別是要把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作風建設的重點任務,研究針對性舉措,科學精準靶向整治,動真碰硬、務求實效。要發揮“關鍵少數”的“頭雁效應”,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走在前、作示范,帶頭轉變作風。要把正風肅紀反腐結合起來一起抓,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以“同治”鏟除風腐共性根源。要著眼長遠、標本兼治,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把制度“籠子”扎緊,以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確保改進作風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
(作者:毛勝,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