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社歷史和革命精神”專題座談會在衡陽舉辦
4月28日至29日,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中共衡陽市委、省中共黨史學會主辦的“心社歷史和革命精神”專題座談會在衡陽黨史館召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龍新民,湖南省政府參事、省委黨史研究院原院長、省中共黨史學會會長胡振榮,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二級巡視員李紅喜,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謝承新,衡陽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胡果雄,衡陽市委黨史聯絡組組長、市政協原主席劉麗華等領導出席座談會。
座談會現場。
會上,衡陽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胡果雄致歡迎辭,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龍新民,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謝承新講話。
胡果雄在致辭中指出,衡陽是紅色潮涌的熱土、制造崛起的高地、文旅輝映的標桿,“心社”之于衡陽是革命的火種、信仰的實踐、希望的延續,希望大家共同為心社傳承獻智、為紅色衡陽發聲、為黨史工作聚力,推動衡陽紅色文化從地方走向全國。
謝承新表示,心社是順應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新形勢而建立的湘南先進青年進步團體;心社鍛煉和培養了一批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團干部,有力地推動了湘南革命形勢向新發展;新時代新征程要持續深耕心社紅色資源開發利用,努力寫好心社故事新篇章。他強調要緊扣新時代新使命,持續加強對心社歷史研究闡釋;要緊貼新青年新要求,用心用情講好心社故事;要緊抓新形勢新任務,持續擦亮“心社1921”紅色品牌。
龍新民指出,誕生在湖南省立三師的愛國青年革命團體——心社,培育和凝聚了中國革命早期的一批進步青年學生和共產主義戰士,心社的歷史在衡陽,在湖南,乃至中國的黨史、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心社的歷史值得紀念和研究。心社革命先輩為中國革命不惜流血犧牲、英勇奮斗的革命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學習和弘揚。龍新民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歷史和黨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實的工作、更有力的措施,宣傳黨的歷史,講好黨的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在座談會交流研討環節,胡振榮作主旨發言。原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巡視員、研究員夏遠生,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湘潭大學主任劉建平,永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鄭經緯,郴州市委黨史研究室二級調研員曾昭仁等7位優秀論文作者代表作了交流發言。
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心社作為衡陽建黨建團的源頭、湘南傳播馬列主義的搖籃,與長沙新民學會并稱五四時期湖南進步社團的“雙子星座”,在建黨之初極具影響力。它有力推動馬列主義傳播、促進民眾覺醒,奠定湘南黨團組織發展的思想與組織基礎,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反動勢力,為革命事業培養輸送了眾多骨干。心社革命精神的核心內涵“求真、自律、擔當、進取、奉獻”,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元素。
李紅喜認為,蔣先云、賀恕等心社成員在湖南早期建黨歷史上寫下光輝篇章,心社成員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身上彰顯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新時代要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敢于擔當、勇于斗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不懈奮斗。
胡振榮全面解讀了心社研究的現實意義、心社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心社研究的努力方向。他認為,心社是一個具有革命性、徹底性的革命團體,心社研究是非常好的歷史研究主題,“心”緊密切合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的共產黨人的“初心”和“心學”。他強調要深挖心社資源,新增衡陽黨史的歷史敘事;要深挖衡陽紅色資源,打造衡陽新的紅色品牌;要用歷史映照現實,服務衡陽區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
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衡陽市委辦公室、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檔案館、衡陽師范學院宣傳統戰部、團市委、衡陽日報社等單位的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史專家、學者,優秀論文作者代表,市黨史學會會員代表,心社守護人代表共100余人參加座談會。
會前,與會領導和專家參觀“心社1921”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會前,與會領導和專家循著衡陽革命歷史脈絡,參觀了湘南學聯紀念館、中共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支部革命歷史陳列室、衡陽保衛戰指揮部舊址以及“心社1921”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衡陽黨史館等革命舊址和紅色地標。
(衡陽市委黨史研究室龍澤慧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