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黨史研究院赴寧鄉開展“重走游學支線,追尋紅色記憶”健步走比賽暨學習教育實踐活動
5月23日,省委黨史研究院組織干部職工赴寧鄉市沙田鄉開展“重走游學支線,追尋紅色記憶”健步走比賽暨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先后參觀謝覺哉、何叔衡故居。副院長謝承新、王小平帶隊參加。
在謝覺哉故居,黨員干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深入了解了這位“延安五老”之一、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奠基者的生平事跡。謝覺哉一生嚴于律己,不謀私利,廉潔奉公,艱苦樸素,其“‘官’而不‘焦’,天下大亂;‘官’而‘焦’了,轉亂為安”的家訓家教,“為黨獻身常汲汲,與民謀利更孜孜”的品格風范至今仍熠熠生輝。在何叔衡故居,大家通過展出的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書信和實物,回顧了這位中共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短暫而光輝的革命生涯,為其誓“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堅定信仰和擔當奉獻所深深震撼和鼓舞。
大家一致認為,謝覺哉、何叔衡等革命先輩身上所展現出的宗旨信念、優良作風和為民情懷,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內在要求一脈相承,高度契合。作為黨史工作者,一方面,要帶頭學習、傳承和弘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絕對忠誠的政治信仰、勇于擔當的政治品格、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嚴格遵守黨的各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貫徹《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切實做到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始終保持一名中共黨員應有的先進性純潔性。另一方面,要切實發揮職能職責優勢,進一步加強對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加強作風建設的做法經驗研究和闡釋,進一步挖掘湖南豐厚紅色資源中的廉潔元素和優良作風,切實把本土紅色資源轉化為加強作風建設,開展廉政教育的生動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為推進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加強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注入黨史之力。
參觀結束后,組織干部職工開展了“重走游學支線,追尋紅色記憶”健步走比賽。大家精神抖擻,沿著青年毛澤東曾經在寧鄉游學的一段路線有序前行。走在這條如今被稱為“彩虹路”的寬闊路面上,大家一邊欣賞著涓水河畔的依依垂柳,一邊體悟著青年毛澤東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己任的初心抱負,“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的求真精神,“踏著人生社會的實際說話”的嚴謹態度,走出書齋、走進群眾,以人民為師作調查研究的務實作風。在臨近終點處,大家還不忘快跑前進,你追我趕,相互鼓勵,展開“速度小角逐”,氣氛熱烈不已,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黨史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風貌。
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活動行程緊湊,內容豐富,既觀賞了綠色,又沉浸于“紅色”,既鍛煉了身體,更滋養了精神,進一步增強了單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今后,將以更健康的體魄、更奮發的姿態、更務實的作風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為黨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院機關黨委、機關工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