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市奏響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創新之曲
耒陽,湘南熱土,紅色搖籃。近年來,耒陽深挖紅色富礦,以“守根脈、活資源、育新人”為主線,讓紅色基因代代賡續,為“五個耒陽”建設注入磅礴精神動力。
頂層擘畫固本,守正創新并舉
耒陽緊扣《湖南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三年行動計劃》,出臺《耒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三年行動計劃》,構建“一核兩片三帶”紅色文化資源開發保護格局(以培蘭齋湘南起義專題館為核心,打造以梁家祠堂、石印局、槍炮局等為中心的東江片區和以伍若蘭故居、伍中豪紅色文化廣場、伍云甫故居等為中心的金南片區,串聯起湘南起義朱德進軍耒陽線、國民黨部隊進攻耒陽線、湘南起義部隊會師井岡線等革命舊址、開國將軍故居等,形成三大紅色文化帶),劃定保護紅線,實施數字化建檔工程,對李樹一故居、李漢藩故居等32處革命遺址開展搶救性修繕。同時,與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開展校地合作,編纂《鐘森榮烈士文集》,征編伍中豪、譚衷等革命烈士資料,出版《耒陽紅色記憶》叢書,以文載道,以史明志,讓紅色故事躍然紙上。
以文潤心,打造紅色育人新范式
耒陽首創“紅色研學+”模式,將思政課堂搬進革命舊址。湘南起義專題館與東江中學、歐陽海中學等共建“紅色基因庫”,開發情景劇《湘南烽火》《雪域名將》,演繹“菜園血戰”的壯烈史詩;推出微黨課《家書里的信仰》《耒水河畔的抉擇》,以烈士家書、戰斗遺物為媒,讓青少年觸摸歷史溫度。還與衡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合作,打造歷史舞臺劇《有一種信仰叫賀恕》,搭建“馬阜嶺紅色故事會”“史志大講堂”等黨史宣教平臺,利用黨史場館,培養百名“紅色文化志愿者”“紅領巾講解員”,使青少年之聲傳頌紅色薪火。
文旅融合賦能,激活紅色經濟
耒陽以“紅色+”破題,入選全國“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成為“紅色旗幟·瀟湘火種”精品線路中的靚麗一站。湘南起義專題館推出沉浸式展覽《井岡山會師從這里出發》,運用聲光電技術再現湘南起義在耒陽的高光時刻;梁氏宗祠依托VR技術,重現朱德坐鎮耒陽的崢嶸歲月。同時,深挖紅色非遺,將蔡倫古法造紙、敖山廟會、壇下銅鑼等與紅色文化結合,設計“紅紙映初心”“戰鼓催征程”等文創產品,讓紅色資源“活”在當下。2024年,耒陽紅色旅游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帶動周邊鄉村增收逾千萬元,實現精神傳承與經濟效益雙贏。
聯盟聚力,共繪紅色同心圓
耒陽主動融入湘贛鄂紅色文化旅游圈,與井岡山、韶山等革命圣地結成“紅色聯盟”,聯合舉辦“紅色研學·韶山行”“重上井岡山”等活動。連續舉辦湘南起義90周年和95周年學術研討會,制作紅色系列短視頻“探訪革命遺址·講述紅色故事”,通過“紅色故事七進”等活動載體,讓紅色故事飛入尋常百姓家。連續多年舉辦“清明祭英烈”“網上公祭”等活動,讓紅色文化凝聚情感認同,奏響民族大愛的家國強音。
紅色耒陽,正以“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將紅色資源轉化為奮進新時代的澎湃動能。未來,耒陽將續寫“保護與利用并重、守正與創新同行”的華章,讓紅色血脈融入城市肌理,以文化自信照亮復興之路,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貢獻耒陽力量!
(耒陽市委黨史研究室謝俊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