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年黨史感悟學史增信 ----2021年4月25日院黨史學習教育第二次專題學習研討會上輔導發言
從百年黨史感悟學史增信
----2021年4月25日院黨史學習教育第二次專題學習研討會上輔導發言
王文珍
平江是一片紅色沃土,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重要戰場,更是一塊有信仰見精神的熱土,從毛澤東親自發展李六如、喻寄渾、陳弗章、余賁民等入黨,建立全省最早的縣級黨組織,到掀起轟轟烈烈的工農運動;從發動秋收起義、三月撲城、平江起義,到創建紅五軍、開辟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堅持三年游擊戰爭、十年紅旗不倒;從率先舉起抗日救國旗幟、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游擊隊改編新四軍、奔赴抗日前線,到設立新四軍通訊處、平江慘案和八路軍南下支隊最先入境、創建抗日民主政權,直至較早解放,成為湖南和平解放代表團和平談判地,發生了一系列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歷史事件。作為工農紅軍主力的重要誕生地、湘鄂贛蘇區的中心區域,全縣有8萬多青壯年參加紅軍,走出了蘇振華、張震、傅秋濤、鐘期光等52位共和國開國將軍(至現在已有64位將軍)和李六如、江渭清等上百位省部級干部,是全國著名的四大將軍縣之一,平江人民為革命犧牲和遇難者達20多萬人,載入革命烈士英名錄的2.1萬人。20年前,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廣電局、省電視臺、平江縣委、縣政府聯合攝制了8集大型電視文獻專題片《中國有個平江縣》,生動展現了平江籍老一輩革命家、開國將軍的風雨征程,也充分反映了新一代平江人民艱苦奮斗、建設家園的光輝歷程,在當時產生了較大反響,“中國有個平江縣”也因此成為平江縣一張靚麗名片。我對平江豐富的紅色資源并不陌生,因為很多次到這里進行過學習調研,尤其是近幾年來的次數更頻繁,估計不下5次,去年和今年均參加了省政協組織的三級政協委員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到平江開展的幫扶活動。每次來都深切感受到平江革命老區日新月異的變化,全縣不僅已于2019年脫貧摘帽,而且被列為全國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尤其是積極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在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傳播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游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天,胡院長帶領全院干部職工到這里接受紅色教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第二次專題學習研討,應該說有著典型而重要意義。下面圍繞“從百年黨史感悟學史增信”這一主題,談談我的一些粗淺學習體會。
一、為什么要強調學史增信
“學史增信”是這次黨史學習教育的四個總要求之一,也是黨史學習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根據中央的部署,尤其是省委學教辦下發的《通知》精神,學習內容和要求就是:要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改革開放新時期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黨史貫通起來,通過學習黨史,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信賴,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建設社會現代化新湖南的信心,即9個“信”。強調學史增信的理由,可從三個方面看:
1、學史增信是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明確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高度重視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信念是共產黨人的“命脈和靈魂”,是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他強調要從黨史學習教育中尋找理論滋養和精神支柱。去年在湖南考察時,他反復強調作為一名共產黨的負責干部,本身也要不斷接受黨史教育。強調要堅定理想信念時,講到毛主席、賀老總、夏明翰烈士等滿門英烈而初心不改。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他強調:“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教育引導全黨同志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
2、學史增信是開啟新時代、奔赴新征程的時代呼喚。信仰信念中蘊含著凝聚全黨和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所需要的精神動力。一百年以前,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我們走上了“諸路皆走不通了而不得不走的一條路”;一百年后,我們從泥濘迷茫、艱險叢生的荊棘小路,走上了峰回路轉、雨后彩虹的陽光大道,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正以無比自信的姿態平視世界。當我們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之上,當中國共產黨處在愈進愈難、愈進愈險的歷史關口,所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任務愈加艱巨,更需要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守真理、堅守正道、堅守原則、堅守規矩,善于從黨史里賡續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增加不畏艱險、知難而進的勇氣和信心。總書記去年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的回信中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我們更需要堅定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
2、學史增信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強化自身建設的現實需要。歷史表明,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是從信仰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蘇聯解體、蘇共垮臺、東歐劇變就是前車之鑒。同樣的,一個政黨的蓬勃發展,也是從信仰信念的明確和堅定開始的。今天,我們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走過百年光輝歷程、在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70多年、擁有91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大有大的樣子,同時,大也有大的難處。受國際國內環境各種因素的影響,黨面臨的執政環境仍然是復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復雜的。這就需要通過學史增信,傳承黨百年奮斗所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讓每一位共產黨人都能感受中國共產黨精神的偉大和由此產生的力量的強大,思考和總結屬于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精神特征,展現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精神品質,在新的歷史傳承中豐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把精神力量轉換為推動使命完成的強大動能。
二、學史增信中的“信”從哪里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取得輝煌成就的歷史。學史增信中的“信”,只能從百年黨史中獲得。
1、黨的百年歷史體現出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縱觀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因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而誕生,也因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而發展壯大。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經歷了曲折且艱苦卓絕的探索,在共產黨人不斷地思考、探索和吸取經驗教訓中,中國共產黨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并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引領下,找到了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迎來了勝利的曙光。湘籍老一輩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他們一旦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后,就始終堅守,甚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而支撐他們革命斗爭最強大的力量來源,恰恰是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他們中,有出門尋黨,拜別母親時,留下“我這一生只信奉共產主義,其他事無法顧上了”的攸縣共產黨員蔡會文;有寫下“犧牲換人間幸福,奮斗乃吾輩生涯”的訣別詞的平江女共產黨員胡筠;有“吾將吾身獻吾黨,難能菽水再承歡”的賀錦齋;有用鐵骨印證“有的人入黨,只是獻出一張空嘴皮,我郭亮甘愿為黨獻頭顱”入黨誓言的郭亮;以及寫下訣別詩“此身早許國,被賣作楚囚。壯士非無淚,不為斷頭流”的朱克靖……1925年中山艦事件后,蔣介石多次要求自己的秘書、同時也是共產黨員的蔣先云退出共產黨,許以官位,蔣先云憤然拒絕:“學生當初投筆從戎絕非為當官封侯。我官可以不做,命不可不革。脫離共產黨,我做不到。”當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下一片腥風血雨,當一些人紛紛變節自首、脫黨叛黨、年幼的中國共產黨面臨巨大考驗的危急關頭,為了拯救人民于苦難,另一批人卻義無反顧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南昌起義以前,已經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的賀龍,拒絕了蔣介石500萬光洋和武漢衛戍司令的頭銜的收買,在“共產黨最背時的時候”,遞交幾十份入黨申請書,最終如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湘軍團長的彭德懷,從大革命的失敗中真正認識了共產黨,向黨組織表示:“走共產黨的路,決不回頭,這主意早就打定了。”此外,還有在革命前已是著名教育家的徐特立,選擇在馬日事變白色恐怖的長沙加入中國共產黨。沒有宣誓儀式、沒有預備期,可他義無反顧不避一切投身革命,而且一經加入,就立即奔赴武漢投身地下工作。一位教育界朋友勸他:“革命已經失敗了,你還來這里干什么?給你些錢快走吧!”徐特立氣憤地說:“革命成功的時候,多一個人少一個人無所謂,正是因為革命失敗了,我們才得干,逃跑算什么!”就是信仰的力量!
2、黨的百年歷史體現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經受了長期戰爭創傷的中華大地滿目瘡痍、百廢待興。以毛澤東、劉少奇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創造性開辟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之后,毛澤東提出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戒,創造新的理論。以1956年發表的《論十大關系》重要講話和同年黨的八大制定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路線,以及1957年所作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報告等為標志,我們黨開始了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并且有了一個良好開端,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探索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仍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黨領導人民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進行了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社會主義建設,在不長的時間里,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這些重要探索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帶領人民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今天參觀所到嘉義鎮有個麗江村,那里,曾經也有一位與甘祖昌將軍一樣抱定信念,返鄉支持家鄉建設的老紅軍喻杰。他參加過兩萬五千里長征,曾任陜甘寧邊區工商廳廳長兼農民銀行行長。新中國成立后,任過糧食部副部長、商業部副部長。1970年,68歲高齡的他退出領導崗位,他放棄北京優越舒適的條件,帶著孩子回到麗江貧困山區安家落戶,用了整整20年時間,帶領群眾興修水利、綠化荒山、脫貧致富。歷史表明,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始終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初心情懷,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出了光輝榜樣。
3、黨的百年歷史體現出對黨中央領導核心的堅定信賴。確立和維護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核心,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根本觀點。沒有這樣的領導核心,每一個支部、每一個人都各行其是,黨就不能形成統一的意志,沒有凝聚力,也就沒有戰斗力。從陳獨秀、瞿秋白、向忠發、李立三到王明,沒有形成有能力的中央,這是黨的事業在革命早期幾經挫折,甚至面臨失敗危險的重要原因。長征初期,由于缺少核心的正確領導,博古、李德的“左”傾冒險主義使紅軍屢遭重創。在決定中央紅軍命運的關鍵時刻,毛澤東審時度勢,站出來提出正確的軍事主張,之后召開的通道會議、黎平會議和猴場會議,一次比一次明確地肯定和批準了毛澤東的正確意見,一再否定了“左”傾教條主義者的錯誤意見。1935年1月15日召開的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事實證明,紅軍長征之所以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這與以毛澤東為核心的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的英明決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成為黨中央核心,全黨核心,這源于時代呼喚、歷史選擇、人民期盼和實踐鍛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之所以能實現“史詩般的進步”,“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其根本原因在于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對于擁有9100多萬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14億人口的中華民族來說,全心全意地信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我們黨才能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在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新的偉大勝利。
4、黨的百年歷史體現出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1840年以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至1949年建國之前,100余年時間,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強加給中華民族的不平等條約,達到了1100多個。可以說,中華民族的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同時也是一部中華民族慷慨悲歌的抗爭史。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義無反顧地擔當起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領導中國人民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氣呑山河的壯麗史詩。正如習近平湖南作為偉人故里、將帥之鄉、紅色熱土、革命搖籃,創造了驚天動地的歷史壯舉,正如總書記調研湖南時深情講到,開國的這批革命家在湖南這片土地上,就好像形成了一個星陣、星群,贊譽湖南“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從而生動體現了湖南在百年黨史特別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上的歷史地位和獨特貢獻。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接續奮斗的歷史,特別是從改革開放新時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不斷開創新的發展局面,人民富起來,民族強起來。
總而言之,我們要通過學習黨的百年歷史:一是增強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二是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信仰,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三是增強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的信任,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四是增強對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三、黨史工作者如何學史增信
偉大的時代在給黨史工作提供宏大的課題的同時,也賦予了黨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任務。面對難得的人生際遇,我們要發揮專長優勢,做出應有貢獻,努力通過學習研究黨史,堅定對黨的歷史偉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履職盡責、奮發作為,交出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合格答卷。
一要通過學史增信,努力提高政治站位。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其中有信仰、有方向、有宗旨、有傳統、有經驗、有定力。黨史工作者要牢固樹立正確黨史觀,努力增強黨史自信,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黨史工作前進之路。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站位,旗幟鮮明講政治,努力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努力用黨史講好政治、用政治檢驗成效。
二要通過學史增信,不斷提升黨史業務能力。以史為鑒、資政育人,這是黨史工作的職能和優勢所在。新時代對黨史編輯、研究、宣傳、征集等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黨史工作者順應時代和社會需求,因此,黨史工作者要努力把握當前黨史事業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期,不斷提高自身黨史素養、黨史業務能力,努力發揮黨史自信,傳遞現實自信、未來自信,主動對接當前省委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認真圍繞中心,主動服務大局。我們要努力將黨史研究與工作大局結合起來,用鮮活詳實的史實反映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展示黨取得的偉大成就,科學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教訓,為不斷解決湖南“三高四新”發展前進道路上的新問題提供服務;將黨史研究與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結合起來,用經得起歷史推敲的黨史資料,為充分利用湖南的豐沛的黨史資源,并將其轉化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的動力服務;將黨史宣傳與社會教育結合起來,用生動感人的故事,宣傳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風范和優良傳統作風,增進黨員干部群眾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和信任認同。
三要通過學史增信,不斷增強斗爭本領。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是我們黨為維護自身歷史、鞏固意識形態領導權、鞏固國家政治安全而提出的重大課題。黨史工作者要在歷史虛無主義面前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的立場,牢固樹立黨史研究是千秋之事,容不得半點“虛無”、“戲說”“惡搞”的觀點,深刻認識歷史虛無主義看似揭示了所謂歷史真相,實則掩蓋了歷史真實的慣用手法、真實目的,不斷增強自身斗爭本領,用百年黨史的發展歷程,講清楚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讓黨史的基本理論和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內化為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強大思想武器,不斷提高我們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對社會上通過各種方式肆意歪曲黨的歷史、抹黑黨的領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混淆歷史是非的言行有理有據地予以批駁澄清,勇于發聲、敢于亮劍,旗幟鮮明地揭露、批判歷史虛無主義謬論。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學而信,是為了學而行。學史增信既要“真信”,更要“篤行”。黨史工作者要在學習老一輩革命家、先進典型、模范人物和革命英雄的崇高精神風范中,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努力做一個有理想信念的人、一個理想信念堅定的人,真正把學史增信的成效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實際行動,為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推動黨史事業新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