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十九屆六中全會的突出亮點
深刻把握十九屆六中全會的突出亮點
省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機關黨委書記王小平
一、全會的主要貢獻
十九屆六中全會最主要的貢獻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決議》的制定至少具有以下三個方面意義。
首先,這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決議》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方法,用具體歷史的、全面客觀的、聯系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堅持正確的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準確把握黨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科學處理“歷史連續性和歷史階段性”“全面總結和突出重點”“總結成就和分析失誤”“已有結論和最新認識”的關系,正確對待黨在前進道路上經歷的失誤和曲折,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全面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和思想方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
其次,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決議》一是在建黨百年這一關鍵歷史時刻,深刻回答了我們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肩負什么樣的使命、朝著什么樣的方向前進的問題;二是面對“兩個大局”和國際國內嚴峻復雜的形勢,深刻回答了黨如何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朝著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前進的問題。
第三,這是以史鑒今、開創未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行動指南。回顧歷史、總結經驗,是為了觀照現實,開創未來。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還是黨在新時代的政治宣言,目的在于指導實踐、推動發展。回望過往奮斗路,眺望前方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把握規律、掌握主動、堅定信心、走向未來。
在建黨百年之際,我們黨集中各方面智慧形成并通過這一《決議》,對于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全黨團結一致向前進;對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推進黨的自我革命,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決議》是十九屆六中全會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主要標識,也為我進一步做好黨史工作、發展黨史事業提供了新的根本遵循。
二、《決議》的突出亮點
《決議》與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一脈相承,異曲同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認真細讀不難發現,“七一”講話視野開闊、高屋建瓴、主題鮮明、思想深刻、氣勢磅礴,而《決議》則更加全面系統、豐富厚重,不僅充分吸取了“七一”講話的思想精華,也不乏對黨的經典文獻必要的重復,但更多的是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新總結新概括新表述,可謂新見迭出,亮點紛呈。比如,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所作的13個方面的總結歸納,集中反映了新時代一系列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要義進行了新的提煉和概括,由原來的“八個明確”發展為“十個明確”,在此基礎上《決議》首次作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和“兩個確立”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全新論斷;《決議》對黨的百年奮斗歷史意義和歷史經驗做了五個方面和“十個堅持”的全新界定和表述,深刻揭示了“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秘訣;在以史鑒今、開創未來,奮進新征程的趕考路上又向我們新要求新舉措,包括必須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干什么這一根本問題,必須銘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危,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等等,無不令人耳目一新。
以上諸多創新均有一定的分量,而其中最突出的亮點則是“兩個確立”具有“決定性意義”這一論斷,這是整個《決議》舉足輕重的畫龍點睛之筆。
眾所周知,“兩個確立”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中初步形成的。“習近平同志在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是十八屆六中全會的主要貢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是十九大的主要貢獻,而今四五年過去,這次全會首次將“兩個確立”聯為一體,并特別強調“兩個確立”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所謂“決定性意義”,意味著“兩個確立”猶如“定海神針”,在政治、理論和實踐等方面的意義十分重要,非同尋常,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和方向性,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和深遠影響。
在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和政治生活中,“四個自信”“四個意識”“兩個維護”“兩個確立”形成了一個關系緊密的邏輯鏈條:“四個自信”是“四個意識”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四個自信”,“四個意識”就沒有政治和理論依據,就是空中樓閣,沒有根基;“兩個維護”是“四個意識”的關鍵和核心,增強“四個意識”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兩個維護”,沒有“兩個維護”,“四個意識”就不能落到實處;而在“兩個維護”中,“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最終要通過“維護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來實現。由此“維護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就成了黨和國家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和根本要求。當然,這與發揮發揚黨內民主和全過程人民民主賦予其科學、正義和合法性密不可分,與“以人民為中心”的良政善治相輔相成。
確立“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主要依據有三:
一是習近平同志成長經歷和新時代統攬“四個偉大”開展治國理政偉大實踐所展示的獨特人格魅力和領袖風范,包括偉大歷史主動精神、巨大政治勇氣、強烈責任擔當、深厚為民情懷等,以及駕馭復雜局面、應對風險挑戰、領航掌舵的非凡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二是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首領導中國人民在中華民族復興征途上付出的艱辛努力,創造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在百年黨史上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三是作為主要創立者,以他名字命名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把握歷史規律的強大真理力量,向上向善、人民至上的崇高道德價值以及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科學指導意義。
以上三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和作用又是帶根本性的、全方位深層次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在“確立習近平同志核心地位”的同時,必須“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進而做出“兩個確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論斷。
三、思想的全新飛躍
為了求證“兩個確立”及其決定性意義的科學合理性、實踐有效性,除了讓歷史和事實說話,還要用理論和邏輯把道理講清。為此,《決議》不失時機地作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的重大判斷。
“飛躍”即質變,一般有兩種實現形式,一是辯證否定,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二是量的積累引起質的變化。這是哲學常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以第一種方式來實現飛躍的。毛澤東思想以對王明教條主義、對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否定,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鄧小平理論的創立為起點,鄧小平理論是在否定“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傾”錯誤的基礎上探索形成、實現飛躍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二者既沒有帶根本性的否定環節,也沒有在繼承創新上量的積累達到質變的程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是通過第二種形式即量的積累引起質的變化來實現飛躍的。習近平這一思想理論有集大成、守正創新的顯著特點。它繼承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與新時代黨和事業發展相適應的豐富思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度開掘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吸納500年社會主義發展史,人類文明特別是各國走向現代化積累的有益經驗和可資借鑒的積極思想成果,更為重要的是,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把握、引領時代,對關系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一個個性獨特、風格鮮明、內涵豐富、系統全面的理論體系。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習近平同志理論創新的維度不是單一的,從根本上說,這一思想理論是以新時代的新時代所發生的偉大變革為基礎的,其中不乏體現馬克思主義革命批判精神、對消極負面現象的否定元素。十八大以來針對資本野蠻生長和無無序擴張,分配不公導致貧富差距拉大,環境污染、生態惡化,教育、醫療產業化,房地產過度商業化炒作,黨和軍隊消極腐敗現象滋生蔓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盛行,誠信缺失、道德失范,國際上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等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都進行了堅決有力的斗爭,在破舊立新中形成了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共建共享、共同富裕思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思想,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健康為本、生命至上的醫療衛生理念,正風肅紀、反腐倡廉的管黨治黨理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的培根鑄魂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思想,等等,這些都是具有強大震撼力和巨大影響力的重大思想突破和理論創新。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色主要表現在:堅持以黨的全面領導的最高政治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追求;堅持實事求是、守正創新的思想路線;堅持問題導向、唯物辯證的科學思維方式等。
正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卻不屬于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以這次全會為標志,發生質的飛躍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就成了區別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又一相對獨立的理論形態。
總之,“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的重要論斷,是這次全會最主要的貢獻和最突出的亮點。抓住這一關鍵和樞紐,就能對全會精神有更多更新更深入的理解,也將對我們黨史工作發揮重要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從而催生更多資政育人的優質成果,續寫黨史工作新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