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知應會(重要會議1-5)
二、重要會議
1、黨的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國共產黨章程》及9個決議案,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指明了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方向。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政治上、理論上和組織上完備的建成。
2、黨的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采取黨內合作的形式,與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共同推進國民革命運動,為國共合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到來,做了思想上、理論上和策略上的準備。
3、黨的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對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規定,表明黨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為大革命高潮的到來作了重要準備。
4、黨的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大會正式提出黨內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選舉產生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監督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但是,沒有擔負起在黨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挽救革命的任務。
5、八七會議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議著重批評了大革命后期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毛澤東在發言中,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思想。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革命從此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會議上,湘籍人士李維漢、羅亦農、任弼時當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毛澤東、鄧中夏、彭公達、李立三當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8月9日,臨時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專題研究討論了湖南秋收起義問題,作出了關于湖南工作的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