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忠誠、維護與擔當——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與長征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在“忠誠、維護與擔當——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與長征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
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歐陽淞
張家界不僅是綠色家園,更是一塊紅色沃土。在全國上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我們聚集在張家界,召開“忠誠、維護與擔當——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與長征學術研討會”,對于深入研究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歷史,講好紅二方面軍的長征故事,搞好“四史”學習教育,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如期打贏湖南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
下面,我談幾點看法和意見。
一、紅二、六軍團創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湘西自治州和張家界市地域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弼時、賀龍、關向應、蕭克、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紅二、六軍團創建和發展了以這片地域為中心區域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這是土地革命戰爭后期中國共產黨在長江以南創建的最大的紅色根據地,也是當時中共在長江以南保留的唯一的根據地,被譽為“中國南部蘇維埃運動發展中最重要的柱石”。永順、龍山、大庸、桑植等縣先后成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
1934 年 4 月底,廣昌戰役失敗后,中央蘇區形勢日趨惡化,中共中央決定中央紅軍撤離中央蘇區。基于當時湘西在地理上處于四省結合部,有天險屏障;經濟上雖地廣人稀,群眾生活困難,但四周回旋余地大,可解決給養;政治上敵軍存在嚴重派系矛盾;軍事上根據當時不盡確切的消息,有紅二軍團在湘鄂西一帶輾轉作戰,可作接應;群眾基礎上有湘西各族人民熱情支持,中共中央最高決策機構“三人團”決定,中央紅軍 10 月底突圍,到湘西與紅二軍團會合,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10 月 17 日,中央紅軍從江西于都突圍長征后,一直沿著紅六軍團西征的線路行進。12 月 12 日,到湘桂黔邊境后,因軍情變化,中央紅軍實現“通道轉兵”。12 月 18 日,“黎平會議”決定放棄北上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西進貴州并打算在黔北建立新根據地。中央紅軍行進方向的這一重大改變無疑是正確而必要的。
從1934年至1935年的一年多時間內,紅二、六軍團在湘西自治州和張家界市各處,廣泛開展土地革命和黨的建設,開展政權建設和經濟文化建設。紅二、六軍團會師后發動的湘西攻勢,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斗爭,先后吸引和牽制了幾十萬追堵中央紅軍的國民黨軍,有力支援了中央紅軍突破層層封鎖,跳出敵人包圍圈。湘西是中央紅軍長征的首選目的地,中央紅軍雖未能在湘西立足,但紅二、紅六軍團在湘西的積極行動,客觀上為中央紅軍“虛晃一槍”作了大量鋪墊,提供了重要條件。
歷史已經充分證明,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在戰略上有力地策應了中央紅軍長征,為確保中央紅軍順利召開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和之后的遵義會議創造了基礎條件,并為此作出了重大犧牲和重要貢獻,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在紅二、六軍團基礎上組建起來的紅二方面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發展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二方面軍,是在紅二、六軍團基礎上組建起來的,是從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這個搖籃中孕育出來的。1934 年 10 月 24 日,紅三軍和紅六軍團在貴州木黃會師,根據中央指示,紅三軍當即恢復紅二軍團番號,從此,兩個軍團統一行動挺進湘西,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紅二、六軍團也從會師時的 7700 多人,發展到長征出發時的 2 萬多人。1936 年 7 月,紅二、六軍團長征到達四川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后,紅二、六軍團與紅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
紅二、六軍團發展壯大為紅二方面軍,是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珍視和不斷加強黨和紅軍團結的結果。當紅二、六軍團會師的時候,既共同面臨著策應中央紅軍突圍和創建新根據地的重大任務,也都各自存在著需要互相幫助解決的問題,需要團結一致,共同戰斗。在政治思想和認識一致的基礎上,會師后很快就建立了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同志為核心的集體領導,統一組織,統一軍事指揮,這是十分可貴的。兩軍團領導人都注重在部隊中進行團結教育,指戰員高度地發揚了階級友愛、團結互助的精神。從會師之日起,紅二、六軍團就一直是親密團結、同心同德,結合得如同一個軍團一樣,所以才取得了以后一系列的重大勝利,也為之后順利組建紅二方面軍奠定了深厚基礎。
紅二、六軍團的發展壯大,既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人民全力支持的結果,又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得以形成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時期,僅湘西自治州就有 20 多萬各族群眾投身革命,3 萬多人參加紅軍,其中犧牲 1.2 萬多人。同一時期,張家界市也有20多萬人參加革命,2萬多人參加紅軍,6萬多人為革命犧牲。英烈的鮮血染紅了人民共和國的旗幟。
歷史已經充分證明,在紅二、六軍團基礎上組建起來的紅二方面軍,是從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這個搖籃中孕育出來的。作為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二方面軍,經過艱苦奮戰,勝利完成了由湘鄂川黔邊到陜甘的偉大長征,積累了豐富的戰略戰術經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發展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英勇善戰和敢于擔當的紅二、六軍團以及之后的紅二方面軍,為長征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1935 年 11 月 19 日,紅二、六軍團主力分別在桑植劉家坪的干田壩和瑞塔鋪的楓樹塔舉行誓師大會,當晚開始突圍長征。紅十八師奉命留守根據地,浴血奮戰,牽制敵軍,策應紅二、六軍團主力完成戰略突圍。12 月 8 日,湘鄂川黔省直機關最后隨紅六軍團第十八師從龍山茨巖塘突圍長征,12 月 23 日離開湘西,1936 年 1 月 9 日到達貴州江口與紅六軍團會師。紅十八師是全國各路長征紅軍中最后踏上長征路的部隊,桑植和龍山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最后出發地。
紅二、六軍團以及之后組成的紅二方面軍,在歷時一年的長征中,堅持學習運用遵義會議后重新確立的正確軍事路線,即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思想,在運動中勇敢果斷機智靈活地打擊敵人,戰斗經驗十分豐富。對此,關向應同志在《紅二方面軍的北上抗日》一文中作了主要12個方面系統全面的總結,得到朱德同志的很高評價。從1934年8月紅六軍團率先西征探路,到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攜手再次踏上長征路,紅二方面軍在整個長征過程中,轉戰湘、黔、滇、康、川、甘、青、陜、鄂(紅十八師長征經過該省)9省,行程2萬余里,進行大小戰斗力110多次,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種,并為中國革命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時尚有1.1萬多人,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高度稱贊。盡管如此,紅二方面軍在整個長征過程中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犧牲的,共減員1萬余人。
紅二、六軍團在長征中與紅四方面軍會師時,朱德、劉伯承同志向紅二、六軍團的領導介紹了張國燾分裂黨的行徑和黨中央同張國燾斗爭的情況以及在斗爭中應遵循的方針。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等同志,對于張國燾分裂主義所造成的嚴重惡果極為憤慨,毅然站在擁護黨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確戰略方針上,從維護全黨全軍的團結愿望出發,堅決而又有策略地同張國燾分裂主義展開了斗爭。同時,注意把紅四方面軍其他領導和廣大指戰員同張國燾區分開來,積極維護了黨和紅軍的團結統一,對三大主力紅軍會師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長征結束后,紅二方面軍及時地、積極地進行抗日準備,實現了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轉變。
歷史已經充分證明,英勇善戰和敢于擔當的紅二、六軍團以及之后的紅二方面軍,在長征中始終堅持維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維護紅軍的統一,與張國燾分裂主義進行了堅決的斗爭,與紅四方面軍一起繼續北上,為長征勝利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四、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紅色基因重要論述特別是在湘考察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大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和紅二方面軍歷史的研究宣傳。
近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要發揚光榮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努力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先輩的業績。今年9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辟闡述關系湖南發展全局和長遠發展的系列重大問題,其中特別是關于黨的歷史和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論述,既為湖南未來發展錨定了新坐標、賦予了新使命,又為我們做好新時代黨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在強調要勇于攻堅克難時,他又講到,當年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條件十分艱苦、環境十分惡劣,但紅六軍團不畏艱險、浴血奮戰,勝利完成了為中央紅軍長征開辟前進道路的任務。總書記的這些重要指示為我們加大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和紅二方面軍的研究宣傳提供了精神動力。我們必須正視與外省外市比較,在革命根據地研究宣傳方面,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研究宣傳存在較大差距;在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研究宣傳方面,對紅二方面軍的研究宣傳也存在較大差距。為此,
我們要奮起直追,補齊短板。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強化落實舉措、明確責任分工,以實際行動推動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走深走實、落地生根。
很高興這次學術研討會邀請了湘、鄂、川、黔、渝五省市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參加,等會還要簽訂《深化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歷史研究合作框架協議》,張家界市還向革命后代發出了《關于征集與捐贈有關紅二方面軍歷史文物文獻的倡議書》,大家都在為搭建一個推進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和紅二方面軍研究宣傳的平臺而努力,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我們要深入調研論證,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加強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和紅二方面軍遺址遺跡保護利用和研究宣傳的規劃。分年度在湘、鄂、川、黔、渝五省市輪流召開學術研討會,我提議第一屆學術研討會明年在湖南湘西召開,邀請湘、鄂、川、黔、渝五省市有關領導和專家參加,此后,在鄂、川、黔、渝等省市輪流召開。通過此舉,立足各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擴大社會影響,營造濃厚氛圍,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助力古色綠色發展,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