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百年力群
湖南黨史館2014年9月30日開館時,鄧力群同志照片下方的括號里,只有出生時間:1915.11,連接號“—”后面是空著的。2015年2月10日,力群同志走完了他的百年人生,我們不得不滿懷崇敬與不舍的心情,在那個連接號“—”后面添上了:2015.2。
這不是一個普通的連接號!它承載著力群同志波瀾壯闊的百年人生,也折射出我黨不懈奮斗的革命、建設、改革的輝煌歷史。
仰視那個連接號,我們忘不了信仰堅定、追求執著的百年力群。
力群同志在回憶為什么要參加革命時,曾提到他在北京匯文中學讀書期間,由于民國政府不能保護自己的國民,校方怕日本侵略者的軍機轟炸,竟在樓頂鋪上美國國旗,他“感到受了很大的侮辱”,決心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我終于找到了中國共產黨,知道中國共產黨是真誠主張抵抗日本侵略、爭取民族和人民徹底解放的政黨。……這才推動我決心參加黨所領導的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參加革命80年,力群同志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從未動搖過。他曾縱談《我們的旗幟是共產主義》:“保持黨的共產主義性質,對于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對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命運,對于黨自身的命運,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1981年,力群同志旗幟鮮明地提出《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他說:“毛澤東同志給我們留下的科學理論,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長期值得我們珍重、珍貴、珍惜。”他將學習宣傳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貫穿終生。
仰視那個連接號,我們忘不了敏于求知、理論深厚的百年力群。
力群同志一直崇尚學習。在延安,他系統地閱讀和學習了許多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聆聽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所作的演講和報告。延安的學習和生活,被他看作是“人生經歷的一次飛躍”。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力群同志參加了毛主席親自組織的讀書活動,陪毛主席閱讀《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等經典著作并作筆記,直接受到毛主席的教誨和毛澤東思想的熏陶。
力群同志長期在黨的理論戰線耕耘,不僅參加了《毛澤東選集》《劉少奇選集》等重大著作的編輯出版工作,還參與組織起草包括“一五”計劃、“農業六十條”、“工業七十條”、《論全黨全國各項工作的總綱》在內的眾多黨和國家的重要文件。
仰視那個連接號,我們忘不了治史嚴謹、修史為民的百年力群。
堅持唯物史觀,堅持實事求是,這是力群同志反復強調的研究歷史的原則。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年事已高的力群同志擔任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組建當代中國研究所,成為當代中國史研究這一重大學科的開拓者。
力群同志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嚴謹治史,修史為民。1986年,他先后到江西和湖南調查研究革命老區歷史和發展情況。他在《湖南老區情況調查》中寫道:“新中國建立30多年了……至今還有部分群眾食不果腹、衣不御寒……”力群同志就是這樣一邊修史,一邊為老區脫貧致富鼓與呼,這對于今天我們實施精準扶貧,仍然具有重要的歷史借鑒意義。
仰視那個連接號,我們忘不了胸襟寬廣、情操高尚的百年力群。
力群同志正確對待榮譽和挫折。在總結《當代中國》叢書出版工作時,他把功勞和作用全部歸于黨中央的領導,以及從事資料收集、研究、寫作的同志,一個字也不提自己。
力群同志反對“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他曾一針見血地批評某些人“重新工作后,忘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初衷,一心一意為自己和親屬子女經營這個、經營那個”。他時刻不忘嚴于律己,對自己的子女親屬約束十分嚴格。
鄧力群同志走了,那個連接號永遠定格在100年。但是,正如他說過的:“我們的事業,總是在向著我們的偉大理想一步一步地前進。我們黨不愧為這樣一個黨。
(張志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