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日英烈·陳 輝
中共晉察冀房淶涿縣委執(zhí)行委員兼第四區(qū)區(qū)委書記和敵后武工隊政委,1945年2月9日于河北涿縣韓村陣亡
陳輝(1920—1945),原名吳盛輝,常德縣牟家橋村(今雙橋坪鄉(xiāng))人。1927年人自強小學,1932年考入省立常德中學。1935年爆發(fā)的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大大激發(fā)了他的愛國熱忱。陳輝善詩能文,積極向報刊投寄文章,表達自己的愛國主張。1936年升入常德中學高中部。在《向前》一文中,陳輝慷慨陳詞:作為青年學生的首要任務,是應當喚起人們挺胸向前,救亡圖存。這篇文章曾一度引起當局注意,說是"文辭激進,煽動民心",后因他只是個16歲的學生,才未以"赤色分子"的罪名査辦。
陳輝在常德讀書期間,與中共常德特別支部已有接觸。1937 年2月,他參加中共領導的抗日救亡團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在特別支部宣傳委員向光源的幫助下,他思想進步很快,1938 年2月,經周文雄、向光源介紹,加人中國共產黨。5月,隨學校應屆高中畢業(yè)生赴省城參加軍訓,不到一個月,同幾名同學返回常德,要求奔赴抗日前線。黨組織根據其強烈要求,介紹他去延安學習。同年夏,他到達延安,進入抗白軍政大學學習。
1939年5月,抗大學習結束后,被分配到華北敵后根據地,擔任通訊社記者。在炮火連天的前線,他寫出了一篇篇感人的報道。同時,他前后共寫了一百多首詩歌,分別發(fā)表在《晉察冀日報》、《群眾文化》、《詩建設》、《子弟兵》等報刊上。他的詩歌,充滿了革命的愛國激情,通俗易懂,具有強烈的鼓動性。他因此被譽為"口號詩人"、"詩人戰(zhàn)士"。
1940年秋,陳輝被晉察冀邊區(qū)黨委調到房(山)、淶(水)、涿 (縣)三縣聯(lián)合政府工作,并擔任青年抗日救國會的宣傳委員。三縣位于平西地區(qū)和冀中地區(qū)之間,東臨北平,南接保定,平漢鐵路從中穿過,這里是日寇實行"強化治安",控制北平乃至華北侵略據點的要地,是抗日戰(zhàn)爭中敵我雙方爭奪最激烈的地方。他來到這里后,深入到拒馬河畔的白草山下,發(fā)展青年抗日組織,將千余名青年 編成若干個青年抗日救國先鋒隊,白天從事生產,夜間進行軍事操練,并從事挖掘地道、抗糧抗伕、鎮(zhèn)壓漢奸走狗的斗爭,把日偽軍搞 得惶恐不安。
194年夏,陳輝在擔任聯(lián)縣青救會主任后,首先在沈家庵山區(qū)主辦了兩期骨干訓練班,培養(yǎng)了 200多名干部,接著組織地方武裝,深人敵后,開展反"掃蕩"斗爭。一次他帶領60多名青救會骨干組成的游擊隊,在石亭附近靈活機動地牽制日軍,堅持5晝夜,殲滅日軍30余人。1942年11月,日寇在冀中和平西地區(qū)實行的"拉網式掃蕩"剛過去,又到處抓人,挖溝修路,擴建據點,強化"治安"。中共房淶涿縣委決定派陳輝、蕭炳林等干部戰(zhàn)士,組成一支武裝部隊,深人淶涿平原,開展恢復根據地的斗爭。他與工作隊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除奸反特工作后,于年底又奉命去前鋪發(fā)展黨的組織,恢復民主政權,建立平原地區(qū)的立足點。在陳輝的細致工作下,前鋪建立了黨支部,恢復和擴大了青年抗日先鋒隊、婦救會、兒童團等組織,群眾的抗日熱情又高漲了起來。他被邊區(qū)黨委通報表揚,事跡被登在《晉察冀日報》上,他被稱贊為"肯動腦筋,不畏艱險;出色完成任務的模范干部"。 1943年春,陳輝調到房淶涿聯(lián)縣政府負責民運工作。期間,他曾帶領一名干部親自到涿縣漢奸楊開明把持的警備中隊,成功地說服了李春芳(東北人,東北淪陷后投靠楊開明,但不愿替日軍賣命)帶隊起義。這一事跡以陳輝孤膽闖敵營的故事流傳了下來。不久任中共房淶涿縣委執(zhí)行委員(即常委),兼第四區(qū)區(qū)委書記和敵后武工隊政委。第四區(qū)位于平漢鐵路以西的拒馬河兩岸,是敵我犬牙交錯的地方,敵偽軍的炮樓哨所星羅棋布。他率武工隊越過敵人封鎖線,來到拒馬河西岸,白天隱蔽于地道、山洞,晚上出沒在炮樓崗哨間,殺特務、抓漢奸,勸說偽軍倒戈……盡管日軍到處搜索,清査戶口,但一點影子也發(fā)現不了。他率領的武工隊贏得了"來無影去無蹤的神八路"的贊譽。
1944年夏,根據上級指示,陳輝成功地領導了一場護糧征糧的戰(zhàn)斗,并在6月底率領游擊隊配合縣大隊接連拔掉了孫莊、橫歧和常村三處炮樓,消滅日軍70多名,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同年冬,他率武工隊30多人在涿縣群眾的掩護下,開展除奸活動,僅幾天時間,就除掉了幾個漢奸,摧毀了幾處敵偽據點。敵人張貼告示懸賞 1000塊銀元捉拿他。
1945年2月上旬,陳輝按照縣委的部署到各區(qū)布置工作。不料,他和通訊員王厚詳來到范村時被叛徒發(fā)現,隨即轉到韓村。8日晚,松林店日軍全巢出動,包圍了韓村,企圖活捉陳輝。9曰早晨,被日偽軍團團包圍的陳輝,在拼斗中打死兩名特務,但他的左腿受傷。通訊員扔出兩顆手榴彈,掀起兩股濃煙,兩人順勢沖出西屋,但敵人將小院包圍得水泄不通,兩人只得回屋堅持斗爭。通訊員不幸中彈犧牲。敵人從屋頂上扔進燃著的高粱稈子,想逼他出來。在熊熊大火中,陳輝拖著一條流血的腿走出了屋子。十幾個敵人看到他,連忙跑了過來,當敵人來到跟前時,他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 與敵同歸于盡,壯烈犧牲,時年25歲。
陳輝曾說:"一個戰(zhàn)士,把子彈打完了 ,就把血灌進槍膛里。""槍斷了,用刺刀手榴彈,手榴彈爆炸了,用手、牙齒……敵人不能活捉我,當敵人活捉我的時候,也是我把生命最后交給土地的時候。" 陳輝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
1958年,作家出版社收集了陳輝的遺作,出版了一本題為《十月的歌》的詩集,詩人田間作序。序中說:"陳輝是'十月革命的孩子',他手上拿的是槍、手榴彈和詩。他年輕的一生,完全投入戰(zhàn)斗, 為人民、為祖國、為世界,寫下了一首崇高的贊美詞。"1981年,曰本九州大學教授語言家上尾龍介將陳輝的《十月的歌》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今在河北涿縣(今涿州市)樓桑廟村北側,高高聳立著—座抗日英雄紀念碑,上面鐫刻著"陳輝烈士之墓"六個大字。
(胡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