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日英烈·謝翰文
八路軍總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42年夏末秋初于山西太原城郊殉職。
謝翰文(1904--1942),又名漢文,號鴻錫,湖南耒陽人。7歲入私塾,1919年進縣城讀高等小學,后以優異成績考入衡陽新民中學。五四新文化運動在全國蓬勃發展時,謝翰文深受影響,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斗爭。
1925年,他返鄉投身于革命活動,成為耒陽共青團組織首批發展的團員之一。為了聲援上海工人在五卅慘案后的反帝斗爭,縣委批準謝翰文組建宣傳隊,向群眾宣傳反帝愛國思想。同時,成立了“青滬慘案湖南雪恥會耒陽分會”,謝翰文當選為副會長。期間,他曾帶領雪恥會成員沖進他父親開的店里,將“仇貨”清理出來,搬至東門外河邊,付之一炬,氣得父親把他趕出了家門。1926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青年團的工作。
1927年馬日事變后,謝翰文奉命只身潛入衡(陽)耒(陽)邊界的桐子山地區,秘密從事革命活動。9月,他參加了毛澤東發動的到煙炭山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成立湘南游擊總隊。1928年1月,謝翰文奉命前往常寧水口山礦區,與黨組織負責人宋喬生聯系,準備武裝起義。26日,他率領30多名武裝農民,配合水口山工人先后兩次奪取礦警隊的槍100多支。2月16日,朱德、陳毅率工農革命軍攻占耒陽縣城,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他任縣蘇維埃特派員,負責領導桐子山地區的農民武裝。桐子山地區工農武裝,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三團,松喬生任團長,謝翰文任團黨代表。4月。他隨朱德領導的湘南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后,所部被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獨立營,他任營黨代表。不久,他調到紅四軍第二十八團任書記官。
1929年4月,謝翰文調入紅五軍第四縱隊從事黨的工作。1930年6月,紅五軍和紅八軍在湖北大冶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他任紅三軍團秘書長。7月27日,當紅三軍團攻克長沙后,謝翰文立即向總前委建議,要盡快利用皇倉坪《國民日報》館創辦《紅軍日報》。經過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緊張籌備后,《紅軍日報》第一期于7月29日同讀者見面,一時轟動了社會各界。對于這樣的辦報速度,連當時的《大公報》也發出紅軍在戎馬倥惚之際“猶知注重報紙宣傳,不稍疏懈,吾人對之,寧無愧乎”的感嘆。1930年秋,謝翰文出任紅三軍團第五軍第三師政委。1932年根據紅軍優待俘虜的政策,他釋放了一大批被俘人員,因此被某些“左”傾領導者扣上了“右傾”、“無原則性”的帽子。謝翰文堅持真理,據理力爭:“這是按紅軍優待俘虜政策辦的,沒有違背原則。”后來,有人將情況上報,他被撤職,留在師政治部做一般的宣傳工作。
1934年,謝翰文隨中央紅軍紅三軍團參加長征,為紅軍編印了許多行軍快板、歌謠,鼓舞部隊士氣。他編寫的《沖鋒歌》很受歡迎,被紅軍戰士一直唱到陜北。除了做好一般宣傳工作外,在長征路上,謝翰文還積極參加了“擴紅”的宣傳鼓勵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獲得官兵的一致好評。
1935年9月22日,紅一方面軍勝利到達哈達鋪,部隊改編為陜甘支隊。不久,謝翰文被調到西北紅軍大學(即紅軍教導師)任校務處長,實際上負責學校的全面工作。1937年1月20日,西北紅軍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由保安遷至延安。他被任命為學員十三隊隊長,后又調校部任政治宣傳科長(后改為宣傳部長)。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他刻苦學習馬列著作。為了辦好《偉大的事業》這一校刊(后改為《抗大》),他認真審閱和修改每篇文稿。他還十分重視組織學校的文娛體育活動,組織演講、講故事、歌詠、體育比賽以及文藝演出。1939年6月1日,為慶祝“抗大”成立三周年,他負責舉辦“抗大成績展覽會”,共展出圖片3000多幅,戰利品數百件,得到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好評。同年,他被評選為全校46名先進工作者之一。
1941年初,根據地建設急需大批強有力的干部充實前線工作,謝翰文調任第十八集團軍總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受命奔赴抗日前線。1942年5月,日軍出動五六萬兵力對華北冀中、太行、太岳、晉西北等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拉網大掃蕩”,八路軍總部決定實行戰略轉移。5月23日,謝翰文率總后政治部轉移到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一個小山村。正準備生火做飯,村外突然響起了槍聲和炮聲,他拔出手槍,沖出房門,只見日軍以從村前圍抄過來。他當機立斷,率領大家向后突圍。當沖出包圍圈后,發現攜帶文件箱的妻子被困在村中,他又回身沖進村子里,攙扶已有身孕的妻子,提起文件箱往村后撤退,不幸被日軍發現。他自知難逃虎口,便沖進一戶人家,將文件箱塞進柴灶燒毀后即被日軍所俘。當天,敵軍將謝翰文夫婦及一部分被俘的八路軍“總后”工作人員押至太原城。日軍得知他是八路軍的高級干部,派出特別審訊官負責審訊,但無論審訊官使用什么花招,都遭到他的嚴詞駁斥和拒絕。日軍又用酷刑逼降,用鐵絲穿過他的肩胛鎖骨,高吊在房梁上,腳下放一盤炭火熏烤,進行慘無人道的摧殘,他也沒有屈服。是年夏末秋初,謝翰文與妻子被日軍慘殺于太原市郊。犧牲時,他年僅38歲。
(諶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