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四望山暨多維視角下的大別山抗戰”學術研討會召開
7 月20日至21日,由中共信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信陽師范學院河南省紅色資源研究中心、中共信陽市浉河區委聯合主辦的“大別山紅色文化論壇2015”之“紅色四望山暨多維視角下的大別山抗戰”學術研討會在河南省信陽市舉行。會議由中共信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蔣文俊主持,中央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局原副局長薛慶超、原副巡視員王新生、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副巡視員郭曉平、中共信陽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李水、信陽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余作斌、中共信陽市浉河區委書記邵春杰等領導出席會議。本次會議得到了大別山干部學院大別山精神研究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學院大別山紅色文化研究所、黃岡師范學院大別山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的鼎力協辦。
薛慶超作了題為《四望山、大別山與抗日戰爭》的主題學術報告,闡釋了大別山及四望山在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郭曉平同志代表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李水秘書長代表中共信陽市委作了重要講話。郭曉平同志充分肯定了四望山及大別山在中國抗戰中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李水同志著重闡述了信陽輝煌的革命歷史,深厚的紅色文化,感謝與會代表為四望山紅色資源的開發和信陽的發展建言獻策,為推動信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湖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田子渝、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官學院大別山紅色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楊家余分別作了學術報告。浉河區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廖家寬作了《紅色四望山——大別山精神星火之地》的大會發言。來自國內中央民族大學、廈門大學、鄭州大學等20多所高校和六安市委黨史研究室、河南省社科院、紅安縣委黨史辦等單位的專家、學者60余人圍繞四望山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四望山根據地的特點與歷史地位、四望山紅色文化資源的特點與開發價值、大別山抗戰對抗戰勝利的歷史貢獻等議題進行了分組討論。他們站在不同的視角對四望山及大別山的有關抗戰歷史進行了分析,對相關黨史重要人物進行了深入研討,緬懷了老一輩革命先烈,就如何用好紅色資源,教育后人,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本次研討會加強了黨史工作部門與高校在科研方面的合作,對深化中共黨史研究,充分發揮黨史資政育人功能,推動大別山革命史研究和紅色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發揮了積極作用,對挖掘四望山革命歷史文化,傳承和發揚大別山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中共信陽市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