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華

鄧 華
中共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副總參謀長。
湖南省郴縣(今郴州市北湖區)人,1910年生。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2月參加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獨立第七師政治部組織干事。上井岡山后,在紅四軍三十三團任宣傳中隊長、六連黨代表、一營營委干事。1929年3月,任紅四軍三縱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12月下旬參加古田會議。1930年6月后,任紅十二軍教導大隊政委、紅十二軍三十六師政委、紅二十軍六十六師政委。1933年6月后任紅一軍團一師三團、二團政委。參加創建和保衛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斗爭。長征到達陜北后,任紅一軍團二師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一師政委。
抗日戰爭期間,先后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政委、獨立第一師政委、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政委、第五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兼地委書記。參加平型關大戰、百團大戰。率部控制冀東廣大地區,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民主政權。1944年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政治委員。同年11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東北保安副司令員兼沈陽市衛戍司令員、遼西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七縱隊司令員、第四十四軍軍長。1949年任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司令員,率部渡過長江,直下廣東,解放廣州市。1950年,任廣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受命統一指揮四十四軍、四十三軍和瓊崖縱隊,解放海南島全境,殲敵3.3萬余人。這是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渡海作戰,創造了用落后木帆船戰勝現代化兵艦的奇跡。曾任海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十三兵團司令員。
1950年10月,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作為彭德懷的主要助手,率十三兵團首批入朝,與朝鮮人民軍一道迅速取得第一、二次戰役的勝利。發表了《對美帝作戰的初步經驗》的軍事論文。1951年7月,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談判代表,參加朝鮮停戰談判,提出改變第六次戰役計劃的建議,被毛澤東、彭德懷采納。當敵人發動“秋季攻勢”時,他指揮志愿軍取得殲敵7900人的重大勝利。1952年彭德懷回國后,他任志愿軍代司令員兼政委,與副司令員楊得志等指揮1952年秋季反擊戰、上甘嶺戰役及1953年夏季反擊戰,迫使美、韓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1953年10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他最高勛章——一級國旗勛章。
1954年4月回國后,任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和軍區黨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3月兼任沈陽軍區司令員。同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同年率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
1959年因所謂彭德懷“反黨集團”的問題受到株連,被撤銷職務,離開軍隊。1960年任四川省副省長。“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誣陷迫害。在中共第九、十、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77年冬,重返軍隊,任中國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央軍委委員。1980年4月,中共中央為他徹底平反,恢復名譽。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終年70歲。
中共中央對他給予高度評價:“鄧華同志忠于黨、忠于人民,堅持執行黨的正確路線,是我黨的優秀黨員,是我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和軍事指揮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