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乾元
紅八軍政委,革命烈士。
湖南省溆浦縣人,1904年5月生于溆浦縣新坪鄉車頭村。曾就讀于常德雋德中學、省高等工業學校。1924年夏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被選為省學聯負責人之一,組織領導了震驚全省的“二師事件”的斗爭。1926年,在長沙邀集旅省溆浦同學400多人,成立溆浦學友會,加入反帝組織“非基督教大同盟”,利用暑假,把農民運動的革命烈火燃遍溆浦城鄉。
1927年4月任中共漢壽縣委書記,積極開展農民運動,組建工人糾察隊和農民自衛軍,建立工農革命武裝,帶領農民修筑滄港驛護堤和鴨子港的大障垸,使流落他鄉的數萬災民重返家園。馬日事變后,安排他到省委組織部負責地下黨、團組織的秘密聯絡工作。1927年8月出任中共醴陵縣委書記,面對醴陵的黨組織已遭嚴重破壞的情況,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恢復農民協會,建立工農武裝,組織武裝斗爭。9月初,參加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召開的軍事會議,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二團黨代表,率領革命武裝一舉攻占醴陵。
1928年春,奉命到井岡山,任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秘書長。紅四軍主力進軍贛南后,任湘贛邊區特委書記,以驚人的毅力和超人的膽略,參與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為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作出了貢獻。1929年8月,在《湘贛邊界工作報告》中系統地總結了邊界黨的建設、武裝斗爭、政權建設、土地革命等方面的經驗教訓,提出了關于增強黨的戰斗力的有見地的意見。
1929年10月,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奔赴鄂西,負責改編宜昌起義部隊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師。到宜昌后由于聯系中斷又返回漢口,受命領導湖北、湘北、豫南地區的軍事組織工作,開展游擊戰爭。同年12月,配合在國民黨獨立十五旅做秘密工作的程子華發動大冶兵暴,兵暴勝利后,起義部隊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第五縱隊,任縱隊政治部主任。1930年,中央決定將五縱隊擴編為八軍,軍長李燦,政治委員何長工,后來何長工任軍長,他任政治委員,率部參加攻占長沙的戰斗。他主張在農村深入開展土地革命,鞏固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積蓄力量,不贊成軍事冒險攻打長沙,因而受到黨內察看3個月的處分,仍革命意志不變,革命熱情不減。1932年初,調往瑞金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工作。1933年,被“左”傾路線執行者打成“AB團”分子,身心受到嚴重摧殘。1934年長征前夕被迫害致死,年僅30歲。
1945年5月,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沉痛地指出:“鄧乾元是個好同志,死得冤枉,太可惜了!”他得到徹底平反,推倒了莫須有的罪名,并追認為革命烈士。